上传作品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名家访谈>聚焦铁路发展是我永恒不舍的摄影情怀 ——访中国铁路摄影家协会理事李洪远先生

聚焦铁路发展是我永恒不舍的摄影情怀 ——访中国铁路摄影家协会理事李洪远先生

作者: 新时代摄影网
发布时间: 2021-01-30
浏览量: 807

中华大地上一条条巨龙蜿蜒前行
通往祖国的南北西东
 
你可知巨龙的腾飞是谁在助力?
那是铁路工人用自己的脊背在支撑
 
你可知巨龙为何飞跃奔腾?
那是铁路工人在体内宛如巨龙血液在流淌
 
你可知巨龙的叫声为何响彻天空?
那是铁路兄弟的喊号声
 
你可知是谁见证了这些铁路兄弟对国家的情?
那是行走在铁路上的摄影人李洪远先生
 
他扛着相机在铁路上行走
和铁路兄弟一起风餐露宿走过春夏秋冬
 
他把铁路兄弟的艰辛纳入自己的镜头
记录下这道最美丽的风景
 
他和铁路兄弟一起守护着条条巨龙
见证了中国铁路由普速到高铁前进的历程


采访记者:雨河



摄影师简介




image.png



李洪远: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郑州局集团公司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96年开始从事摄影,此后长期专注铁路题材影像记录,先后在《环球时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南方周末》《大河报》《人民铁道》等多家新闻媒体发表摄影作品数百篇。拍摄有《中国铁道工》《蒸汽机车》《动车“美容师”》《春运·乡愁》等系列专题纪实摄影作品。



Q
A
&



image.png

2004年4月7日,摄于郑州车站。郑州局郑州工务段大修车间主任王跃平在指挥更换提速道岔施工。

image.png

2014年4月25日,摄于郑州火车站。施工人员在雨中作业。




雨河

《新时代摄影》杂志


李老师您好!很高兴今天与您一起聊聊天,就像您和铁路兄弟一样畅所欲言,作为一名铁路摄影师,请问您是从哪一年开始走进这些铁路兄弟的?和他们一起经历并见证了哪些重大事件?


李洪远

铁路摄影师


作为一名铁路人,铁路摄影师,从1997年开始,我用镜头记录了历届铁路大提速及高铁建设人的艰辛,也见证了中国铁路由普速到高铁前进的历程。

自1997年铁路第一次大提速至2007年,先后经历了六次大提速,既有线普速列车时速由1997年的60公里提高到了2007年的250公里。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到202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3万公里,其中高铁3.79万公里以上,位居世界第一。“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

从第一次铁路大提速到目前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密布全国,在中国铁路建设二十余年飞速发展的背后,有一群不被人所知的群体,他们起早贪黑,风餐露宿,暑来寒往,他们用坚毅的脊梁、布满老茧的双手和挥汗如雨的辛勤汗水抒写着中国铁路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篇章。



image.png

2004年6月28日,摄于陇海线圃田车站。施工人员在位移提速道岔,准备为中国铁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做准备。

image.png

2004年7月16日,摄于陇海线圃田车站 。一名施工人员在冒雨作业。

image.png

2004年7月13日,摄于陇海线圃田车站,施工人员在做更换提速道岔前的准备工作。当时,陇海铁路干线还没有实现电气化,旅客列车主要靠内燃机车牵引。

image.png

2005年11月7日,摄于苏桥车站。施工人员使用绳索位移准备更换的新道岔。




雨河

《新时代摄影》杂志


当您走进这帮铁路兄弟用镜头记录他们真实的生活时,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李洪远

铁路摄影师


当每次拿起相机,走近那火热的施工场景,听到那震撼人心的号子声,看到那一个个忙碌的人影,我就会热血沸腾。

他们是铁路上最基层的人,有正式铁路职工,也有农民工。摄影成了我和这群草根兄弟们说话交流和温情问候的独特方式,我想用镜头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包括寒冬、酷暑、暴雪、激雨,以及2020年百年不遇疫情下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

 他们起早贪黑,风餐露宿,每天工作在十几个小时以上。他们衣食俭朴,流动的帐篷和宿营车就是栖身之地。烈日下,几百斤重的钢轨和轨枕压在他们的肩上,把工作服和黝黑的肩膀磨烂;雪雨中,汗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顾不及浑身湿透依然拼命忘我的工作。渴了,抱起水桶咕咚咕咚狂喝一口,饿了,在野外吃口凉馍和大锅熬菜充饥。



image.png

2006年7月27日,摄于京广线许昌车站。被称为“铁路吉普赛人”的工务机械段负责铁路大修工作,流动的宿营车就是他们临时的家。图为暑假期间,部分职工家属子女跟随住在宿营车时的场景。

image.png

2006年7月27日,摄于京广线许昌车站。郑州局组织工务、供电系统职工在利用天窗进行立体施工作业。

image.png

2006年12月19日,京广线临颍火车站,铁道工们在大雾中运移提速道岔。郑州局管内京广线许昌至漯河区间被誉为中国铁路既有线的“提速试验田”。1997年6月24日,在中国铁路第三次大提速前夕,这段铁路曾创造了时速为240公里的中国第一速度。

image.png

2006年12月24日,摄于陇海线宁陵站至谢集站区,一群铁路劳务工在施工完毕后的大雪纷飞中等待施工后的第一趟列车通过。




雨河

《新时代摄影》杂志


李老师,据了解,您多次办个展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您让我们得知自己出行方便的背后还有一帮这些默默付出的铁路兄弟,我们看到您的作品很受感动,也感触颇深,请问当您把自己的作品拿给铁路兄弟观看时,他们的反响是怎样的?


李洪远

铁路摄影师


2017年10月13日,我将2013年参加丽水国际摄影节、2017年参加第17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35幅摄影作品《中国铁道工》布展到郑州车站施工现场两侧的围墙上,让《中国铁道工》走进铁路施工现场,一场献给铁道工们看的摄影展,让他们从中找寻曾经的记忆和对铁路建设的无私情怀。

时光虽逝,但英雄依然。就在展览的当天,在同一地点,同一场景,我遇见了2004年4月7日在郑州车站施工现场拍摄到的原郑州工务段大修车间主任领工员王跃平,他依然是那么的健壮,号子声依然极具影响力和穿透力。在现场,我把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展出的他的那张大照片送给了他,他高兴的乐开了花。



image.png

2009年10月12日,摄于京广线南阳寨站。刚施工完毕的工人目视一列动车从新更换的道岔上驰过。

image.png

2011年11月8日,摄于亚洲最大的编组站——郑州北站。该站上编场更换驼峰道岔群施工,这次施工开始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image.png

2014年4月21日,摄于郑州火车站。一列高铁动车慢行通过刚刚更换道岔施工完毕的工地。




雨河

《新时代摄影》杂志


很高兴李老师让我们了解到了铁路一线的工人们,接下来的拍摄规划,您是否依然坚持拍摄这样的专题?您能否给大家简单讲一下拍摄专题应该注意什么?


李洪远

铁路摄影师


作为一名铁路摄影师,我会依然将镜头对准铁路题材,聚焦铁路的改革发展变化。铁路作为中国经济的大动脉和国家名片,有很多值得记录和挖掘的摄影题材。至于您所说的拍摄纪实摄影专题应该注意些什么,以我这么多年的拍摄经验来看:一是要选好主题。拍摄自己熟悉的环境、人和事,从小题材中反映大社会;第二,拍摄纪实摄影作品,不要急功近利。要沉下心来长期关注,多角度,多思考,多积淀,不要带着名利去拍摄;其三,要与被摄主题贴近。这里所说的“贴近”不是镜头的贴近,而是思想的贴近,情感的贴近,不要存在镜头感。另外,在拍摄中应该学会反思,批判并有逻辑思维性。



image.png

2014年5月16日,摄于京广线黄河南岸站。当日,郑州局组织3000多名职工,圆满完成郑焦城际铁路与京广线的拨接“联姻”。从此,服役了54年的京广铁路黄河大桥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image.png

2014年12月16日,摄于京广线广武站区,施工人员利用夜间天窗点进行施工作业。

image.png

2019年3月30日,摄于瓦日线吾沿河隧道。一名施工人员戴着防毒面具在背出破碎的轨枕块。

image.png

2019年3月30日,摄于瓦日线吾沿河隧道。施工人员在争分夺秒整修线路。




雨河

《新时代摄影》杂志


感谢李老师的分享!从您的作品可以看出您与这帮铁路兄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您很关切他们,在此,您有什么要对大家说的吗?


李洪远

铁路摄影师


正是千千万万像王跃平一样的铁路人,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常年风雨无阻奔波于千里铁道线上,无怨无悔,用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苦劳作,为铁路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您乘坐火车或者高铁安全、快捷、舒适的出行时,透过这些影像,您不应该忘记他们。

致敬中国铁道工!

致敬我的草根兄弟!



image.png

2020年3月30日,摄于陇海线圃田西站。疫情下施工人员在更换道岔施工。(1)

image.png

2020年3月30日,摄于陇海线圃田西站。疫情下施工人员在更换道岔施工。(2)

image.png

2020年3月30日,摄于陇海线圃田西站。疫情下施工人员在更换道岔施工。(3)

image.png

2020年4月16日,摄于太焦线长治车站。一名工作人员在清理线路污染土。

image.png

2020年5月26日,郑济高铁黄河大桥的建设者。

image.png

2020年7月15日,郑万高铁郑州南站建设工地现场。